* 新聞詳情- */> ?
疫情當下,隨著身邊陸續有人新冠陽性,很多爸爸媽媽會擔心孩子傳染上新冠。孩子萬一感染,重癥風險高嗎?會出現什么狀況?會留下后遺癥嗎?
今天禧月薈月子中心整理了關于兒童感染奧密克戎的對應狀況表,以及家長科學應對的護理要點,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兒童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后有什么狀況?
兒童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后,大多數出現較輕或無癥,常表現為輕度到中度發熱,少數高熱,可以有干咳等呼吸道問題,或者乏力、惡心、嘔吐或腹瀉等情況,多數在1周內消失。
第1天:
表現:單純高熱,發熱頻繁,體溫38.5℃-39.5℃,3歲內嬰幼兒可達40℃
辦法:退熱藥物(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嬰幼兒可能出現熱性驚厥,1歲內嬰兒建議盡早就醫
第2天:
表現:高熱明顯,發熱頻率降低,6歲以上孩子可出現干咳
辦法:退熱藥物(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輕度咳嗽不需要給止咳藥
第3天:
表現:體溫較前下降,發熱間隔延長。夜間更容易出現發熱,出現鼻塞、鼻涕、食欲下降、咳嗽的孩子開始有痰
辦法:高熱不退的孩子要及時就醫;6歲以上兒童可以給予止咳藥;1歲以上兒童可嘗試蜂蜜止咳,用生理鹽水洗鼻、噴鼻緩解鼻塞、鼻涕
第4-5天:
表現:低熱或不再發熱,咳嗽加重、有痰、鼻塞、流涕明顯,可出現黃、膿鼻涕
辦法:6歲以上兒童可以給予止咳藥;1歲以上兒童可嘗試蜂蜜止咳;用生理鹽水洗鼻、噴鼻緩解鼻塞、鼻涕
第6-7天:
表現:跑動時可能出現咳嗽,其他問題基本好轉。部分孩子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問題
辦法:注意休息,保證營養。嘔吐、腹瀉的孩子可以用口服補液鹽予以補液
第8-14天:
表現:恢復期,各類情況逐漸好轉
辦法:注意休息,保證營養,促進免疫力恢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其他病毒感染
少數重癥肺炎常在1周后病情進展,出現精神狀態差、咳嗽加重、呼吸急促、低氧等情況,甚至出現呼吸衰竭。
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的嬰幼兒發熱后,如果出現拒奶或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問題,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兒童新冠陽性后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發熱是孩子感染或者應激狀態下,體內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目前新冠疫苗還未覆蓋3歲以內的嬰幼兒,但嬰幼兒暴露感染風險相對較低,表現較輕,家長不必過于焦慮或擔心,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如何防護:
兒童感染后,家長應注意將孩子與其他同住人分開居住,并保持距離;1歲以上兒童佩戴外科口罩、高危兒童可以佩戴N95口罩;感染兒童和家長應分開吃飯,清洗消毒餐具;家長在護理孩子時也應佩戴N95口罩,接觸孩子及其物品后應洗手和消毒;此外,家長及監護人也應監測自己的體溫,如出現問題也應及時隔離、休息。
如何照護:
對于無狀況或狀況較輕的兒童,月子中心提醒注意休息,清淡飲食,通常不用特殊治療,幾日后即可恢復;對于嬰幼兒,還應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反應,當孩子出現哭鬧不止、拒奶等現象考慮及時就醫。
家庭用藥:
我國尚無批準用于低齡兒童的抗新冠病毒藥物,主要對癥治療。
當孩子體溫超過38.5℃或之前有過抽搐史的兒童,應及時給予退燒藥物治療,給藥時應根據孩子年齡和體重。
如果是六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選其一;如果是兩個月以上且六個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4-6小時用藥一次,24小時內不應超過四次。
何時停藥:
退熱藥物主要是緩解兒童情況,減少不適感,因此當孩子體溫穩定并低于38.5℃后可以不使用退熱藥(有熱性驚厥史患兒低于38℃),但仍應隨時注意孩子體溫和精神狀態,以免病情反復。
易發生重癥的高危人群包括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重度營養不良、腫瘤、肥胖、糖尿病或遺傳性疾病、免疫缺陷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早產兒或新生兒等,家長應提高警惕。當孩子3—5天持續高熱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持續胸悶或胸痛或者病情加重時,應及時就醫。
抗菌藥物的使用:
抗菌藥物用于治療細菌性感染,無抗病毒效果,只有在合并細菌感染時才會使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家長不要自行決定。
兒童外出或就診時應注意什么?
兒童及家長或其他同住人盡量不要去人群聚集場所,1歲以上兒童外出時應正確佩戴大小合適的兒童口罩、與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注意手部衛生,盡量不要觸碰公共設施,不用手揉眼、鼻和口,正確洗手。
就診時盡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佩戴口罩,按預約時間前往醫院就診,減少在醫院候診時間。
兒童感染后會有新冠后遺癥嗎?
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會導致嚴重的后遺癥。
對3歲以上兒童及時接種新冠疫苗,兒童的家庭成員疫苗接種有助于兒童預防感染。